产后恢复重点之盆底康复
目前,对我国已婚已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研究数据表明,该疾病发生率为50%左右。妊娠期和分娩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可引起孕、产妇腹压显著增加、胶原蛋白减少等,使得盆底肌力降低、盆底组织松弛。那么,盆底肌是什么?盆底功能损伤是什么?又有什么样的生理表现呢?女性在生产后该如何进行合理盆底康复呢?
什么是盆底肌?
顾名思义,盆底肌是骨盆底的肌肉,该肌肉群分为外层、中层和内层,而我们一般理解的盆底肌就是最内层的肌肉群:它由耻骨阴道肌、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和髂尾肌组成的肛提肌群和尾骨肌构成,这些肌肉前方是耻骨联合,位于尿道、阴道和直肠的两侧,呈对称分布。由盆底肌的位置可知,女性盆底肌肉群承托膀胱、子宫等盆腔器官,从而维持盆腔器官的正常结构,并控制排尿、排便及阴道紧缩感等生理活动。
盆底功能损伤及其表现是什么呢?
女性怀孕时,首先:由于胎儿生长,子宫逐渐增大,腹腔压力将子宫向下推挤,牵拉周围盆腔筋膜和肌肉,造成盆底肌软组织不同程度损伤,破坏了盆底肌对各盆腔器官的正常牵拉作用;其次:由于怀孕期间的身体激素水平变化而导致盆底结缔组织胶原纤维代谢改变,从而导致盆底肌松弛,破坏了盆底肌的支撑功能。
而在女性生产过程中,盆底发生去神经改变,盆底肌肉拉伸延长,肌肉高度扩张,从而造成盆底肌肉群撕裂性损伤。
损伤盆底肌与正常盆底肌对比
那么盆底肌损伤后,在女性身体上会出现哪些具体表现呢?盆底肌损伤表现为盆底肌松弛,而盆底肌松弛不仅是肌肉的松弛,还会出现盆底筋膜退化,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典型症状就是:1、产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或尿失禁持续存在,例如产后妈妈在咳嗽、运动或打喷嚏等突然增加的腹部压力和膀胱压力时有漏尿现象;2、产后阴道下坠感明显、阴道松弛、阴道前后壁膨出;3、产后出现盆腔器脏脱垂,例如子宫脱垂;
压力性漏尿
盆腔器官脱垂/膨出
由此我们就知道,由于女性妊娠及分娩均会造成盆底肌肉损伤,进而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因此无论妈妈们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均会存在盆底肌肉群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且,尽管多数盆底肌损伤不会危及生命,但会影响产后妈妈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妈妈们在生育后应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盆底肌力进而加快盆底肌力恢复。
产后何时及如何进行盆底康复?
要进行产后盆底康复,首先就需要了解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做盆底康复及最佳康复阶段是什么时候。在妈妈们生产后的6-8周,盆底肌力下降最明显,而通常情况下,在产后42天,医生会给产后妈妈做盆底功能筛查,了解盆底功能有无损伤,因此,进行盆底康复的最佳治疗时期即为产后42天开始,6个月内是产后康复黄金时期,1年内是康复期,3年内是有效期。
目前,盆底康复主要手段是运动训练、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
其一:运动修复:凯格尔(Kegel)训练。有意识地对耻骨---尾骨(即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群进行自主性的收缩训练,反复进行缩进肛门的动作,每次收缩不少于3s,然后放松,连续做15-30min为一组,每日需进行2-3组,6-8周为一个疗程。但由于盆底肌无法直观看见,有50%产后妈妈自主进行该修复的时候,锻炼的是错误的肌肉,例如腹肌、大腿肌等,而无法达到盆底修复效果甚至加重盆底损伤,因此该训练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其二: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该治疗方式在产科的盆底康复中心进行,电刺激治疗是指放置于阴道的电极通过不同频率的电流刺激,从而强化盆底肌肌肉群。